首页汉语字典屈字的解释
屈

拼音 注音ㄑㄨ
部首尸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上包围
五笔NBMK 五行 统一码5C48
笔顺フ一ノフ丨丨フ丨
名称横折、横、撇、竖折/竖弯、竖、竖、竖折/竖弯、竖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qū(ㄑㄨ)

⒈  使弯曲,与“伸”相对:屈曲()。屈折。屈膝。屈伸(弯曲和伸直,引申为失意和得意)。首屈一指。卑躬屈膝。

⒉  低头,降服:屈服。屈从。威武不屈。

⒊  冤枉,叫人不痛快:冤屈。委屈。屈辱。屈才。屈就(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,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)。屈驾。屈己待人。

⒋  理亏:屈心(亏心,昧心)。理屈词穷。

⒌  姓。

异体字
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
汉英互译

bend、bow、injustic、subdue、submit、wrong

相关字词

造字法

形声:从尸、出声

English

bend, flex; bent, crooked; crouch


※ 屈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屈是什么意思由万词库-专业的汉语词典与文学资料库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
康熙字典

屈【寅集上】【尸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〔古文〕??《廣韻》區勿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曲勿切,?音詘。《說文》無㞑也。从㞑出聲。

曲也,請也。

《增韻》鬱也,軋也。《正字通》凡曲而不伸者,皆曰屈。《易·繫辭》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《孟子》威武不能屈。

作絀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緩急羸絀。《註》猶屈伸也。

通作詘。《史記·晏嬰傳》詘於不知已,而信於知己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?渠勿切,音掘。竭也,盡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賈誼曰:用之無度,則物力必屈。與詘絀?通。

與倔通。倔彊,梗戾貌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,屈彊於此。《師古曰》不柔服也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?九勿切,音?。地名。晉公子夷吾所居,出良馬。在今河東縣。《左傳·僖二年》屈產之乗。

姓。楚公族屈原,楚大夫屈宜申。

屈侯,複姓。

大屈,弓名。《左傳·昭七年》楚靈王享公於新臺,好以大屈,旣而悔,公反之。

《廣韻》九月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丘月切,?音闕。《歐陽修·程文?墓銘》不學而剛,有摧必折。毅毅程公,其剛不屈。

與絀通。《禮·玉藻》君命屈狄。《註》狄,翟也。后夫人之服,刻雉爲五采,子男之妻,受王后之命者,刻繒不畫,故曰屈狄。《周禮》作闕翟。

叶居詣切,音計。《曹植·王陵贊》從漢有功,少文任氣。高后封呂,直而不屈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屈【卷八】【尾部】

無尾也。从尾出聲。九勿切〖注〗??,古文。

说文解字注

(屈)無尾也。韓非子曰。鳥有翢。翢者、重首而屈尾。高注淮南云。屈讀如秋雞無尾屈之屈。郭注方言隆屈云。屈尾。淮南屈奇之服。許注云。屈、短也。奇、長也。凡短尾曰屈。玉篇巨律切。玄應書、廣韵衢勿切。今俗語尙如是。引伸爲凡短之偁。山短高曰崛。其類也。今人屈伸字古作詘申。不用屈字。此古今字之異也。鈍筆曰掘筆。短頭船曰撅頭。皆字之假借也。从尾。出聲。九勿切。十五部。按九勿當作衢勿乃合。俗分?屈爲二字。不知屈乃?之隷變